楚天金報訊 據新華社電 5月底引起社會熱議的中國內地省份形象危機“風險地圖”,16日在網絡上首次對外公佈。“風險地圖”基於2013年公開報道的2074個典型案例統計製作而成,將內地各省份面臨的形象危機總結為公共安全“危”、社會秩序“亂”、生態環境“臟”、公共服務“難”、官員素質“差”五大領域,涵蓋了24個風險板塊共55個風險項。
  省份“危機地圖”
  粵京豫位列前三
  該“風險地圖”是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的研究成果,紙質版報告將於18日面市。藍皮書對全國各省份“形象危機度”進行了排名,廣東、北京、河南名列“最危機”前三位。
  對此,報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表示,形象危機來源於內部問題,經外部傳播,成為公眾的負面評價和社會態度,廣東、北京等地社會管理難度大,負面新聞曝光多,且屬地負有社會責任,導致其形象危機事件的負面新聞與報道多。其次,一些地區社會服務管理任務重、難度大,社會治理的綜合成效亟待提升。作為人口大省的廣東、河南和人口大市的北京,人口流動的數量龐大,客觀社會服務管理的難度更大,面臨的形象危機風險項也更為繁雜,風險程度也相應提升。
  除廣東等三地之外,陝西、江蘇、浙江、湖南、山東、海南、安徽也進入“最危機”前十名榜單,引發廣泛關註。
  官員“形象地圖”
  城管獲差評最多
  唐鈞介紹,為研究社會公眾對官員形象的評判,報告選取了7個群體作為研究樣本。據他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於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開展了關於官員形象的社會態度調查,調查期間共回收有效問卷1469份。調查顯示,公眾給予差評的結果排序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幹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幹部。
  唐鈞解釋稱,選取上述7個群體作為研究對象,是將城管、警察作為執法類代表,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幹部、國企領導作為準官員類代表,民政幹部則作為服務類官員代表。而且,相關調查首先是基於一種假設檢驗研究假設:“我們假設群眾對於執法類官員的形象有厭惡感,而對於服務類官員有好感。此次調查也驗證了此假設基本成立。”
  針對調查結果排序,唐鈞解釋,城管屬於執法類官員,執法不當往往造成惡劣影響,同時,執法作為一種“管制”行為,極易引起執法相對人的差評和遭到公眾的不理解。
  “風險地圖”意義
  先“把脈”再“治病”
  唐鈞認為,該“風險地圖”明確指出了轉型期社會風險的顯性要素,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各地對社會治理困境的關註,通過風險管理的預防糾錯和科學處置,真正形成長治久安和人民滿意的社會治理。
  唐鈞表示,藍皮書創新性地提出由外而內導向的社會治理,是省市形象風險應對的根本之道。在他看來,社會風險的實質是“由內而外的社會管理和自上而下的精英決策方式,在轉型期遇到的‘不適應症’”。癥狀為管理主體反應麻木和過度反應。對於藍皮書中的中國式“揭醜”,唐鈞認為,其實質是通過識別和防治社會治理風險,意在全面優化社會治理。
  (原標題:各省份形象危機地圖公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f72ufcy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