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剪子巷大早市今年春節後已經關閉太陽宮附近的居民目前大多到超市買菜
  觀察動機:朝陽區的太陽宮農貿市場拆了,東城區北剪子巷早市關了,從開春開始到現在,西城區拆了白紙坊通恆萬龍農副產品市場和廣安天陶市場菜市場,下一步還要再拆三個……半年來,在淘汰低端產業的背景下,中心城區頻頻拆除居民區附近的農貿市場。雖然相關部門也承諾建便民菜站,但從菜價、菜品等方面考察,居民們買菜仍多有不便。
  樣本1:東城剪子巷
  早市關閉 買菜成本每月多了200元
  住在東城區東四十四條的黃先生,昨天下午騎著自行車從家門口一路逛到府學衚衕、剪子巷一帶,他想買點西紅柿、茄子等家常菜,但一路經過的4個菜攤,每家攤主的報價都不讓他滿意,“西紅柿4.5元一斤,這是什麼價啊!”
  指著不遠處北剪子巷早市冰冷的鐵鏽紅色捲簾門,黃先生說,自從這家早市和家門口東四十四條里的早市在春節前後相繼關閉,他每天買菜都要多走幾個菜攤比價,即便這樣,每月買菜的生活費也比原來多了200元左右。
  沿著府學衚衕向西走800米右轉就能看到北剪子巷早市緊閉的大鐵門,提到早市關閉後給居民帶來的影響,居住在剪子巷四五十年的王先生說,雖然衚衕里也有四五家菜攤,但他還是習慣到早市上選購。“衚衕里這幾家菜攤雖說是常攤,但畢竟要交房租,菜的總體價格要比早市貴30%左右。我們每天早上都到一公裡外的隆福寺早市買菜,那邊的菜每樣都比這裡便宜0.5-1元不等。”
  樣本2:太陽宮地區
  市場拆了 超市品種少沒得挑
  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曾經繁華的太陽宮農貿市場已經被夷為了平地,去年此時還熙熙攘攘的小販去哪兒了?家住西壩河東里的張女士說,這些小販大都在距離原市場約10分鐘距離的西壩河附近到處“打游擊”。張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從太陽宮農貿市場拆遷之後,不少小販都沒有找到新的落腳之處,所以聚集在西壩河東里小區門口的廣場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早市。這個早市每天一大早就開市,能一直持續到中午1點左右,天天都有很多居民過來買菜,很是熱鬧。不過,最近這個廣場也不容許小販聚集了,他們只能在西壩河沿岸零散擺攤,或者推著小車在西壩河附近的各個小區里“打游擊”。
  而對於居住在太陽宮附近的居民來說,太陽宮農貿市場拆除之後,原市場斜對面凱德MALL商場地下三層的生活超市成為了他們買菜的主要場所,這家超市的入口處就是蔬菜和水果的售賣區,擺放著“生鮮早市”的牌子。在太陽宮附近住了十幾年的嚴阿姨從今年1月份起成為了這家超市的常客。嚴阿姨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超市裡0.98元/斤的冬瓜、1.78元/斤的新蒜、3.98元/斤的西紅柿,比起原來菜市場的價格還算可以接受,但是種類不如菜市場豐富。而讓嚴阿姨最介意的是,原來菜市場里的黃瓜直到中午都能買到“頂花帶刺”的,但現在超市裡賣的就沒有那麼新鮮,“還有很多菜是預先包裝好的,沒得挑。”
  樣本3:廣安天陶市場露天改室內 攤販成本增加30%
  在廣安天陶市場北側有一條3米多寬的百年小衚衕,名叫定居衚衕。今年1月下旬,廣內天陶市場在兩天內“撤市”,改成能容納幾十輛車的停車場。除了游走在定居衚衕周邊的300餘個無證攤販被依法清理,過去在天陶市場內合法經營的120餘戶商販,有不少都搬到了向北不遠的老牆根菜市場。
  市場拆除前夕,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向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份定居衚衕周邊菜市場的分佈圖,衚衕周邊分佈著大大小小6個正規菜市場,可為什麼過去天陶市場來的人最多呢?街道相關負責人黃女士昨天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種類全、價格低。
  搬入老牆根菜市場的商販老張說,原來天陶市場露天經營,但進了室內的“老牆根”,攤位費、管理費、稅費等都不低,“這些費用算下來至少比原來多30%,有的賣菜的老鄉轉行不幹了,我這兒還撐著看看今年的情況,如果乾不下去,我也回老家想別的辦法了。”
  調查
  早市菜為何便宜?
  比起超市,菜市場為什麼便宜?方莊東路上的方莊早市是一個能夠回答此問題的典型樣本。這家市場被稱為北京三環內最後一個正規早市。每逢周末來這裡採購日常生活用品的不僅有方莊社區的居民,還有很多從朝陽、東城、丰台驅車來這裡趕集買菜的市民。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在方莊早市轉了一圈,發現這裡不但有新鮮的蔬菜,還有肉類、魚類、水果等,在東邊的大棚里還有運動衣、運動鞋以及工藝小飾品,來早市不但能買到新鮮蔬菜和水果,也能買到不少生活用品。方莊早市價格便宜的最重要原因是攤位費為零,市場給商戶免除各種費用,而大型連鎖超市裡要收的進場費、條碼費、促銷堆頭費、海報費等費用名目繁多,最終廠家都要把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埋單,這讓周邊的商場超市都無法與之競爭。同時,早市產銷對接減少流通費用,讓菜價降了下來是一個重要原因。攤主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每天凌晨就去新發地進菜,一般是當季的熱銷蔬菜,大約早上五六點鐘他就會把這些菜運到農貿市場,成本主要是攤位費和運輸費用,加價多少也並不固定,一般一斤菜也就賺兩三角錢左右,而且到中午收攤的時候,菜的品相不太好了就便宜甩賣,“專門有老太太快收攤的時候來買,那時候都是賠錢賣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表示,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給菜農和市民都帶來了實惠。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生鮮產品的流通費用占總成本的70%,比國際上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這其中又以新鮮蔬菜銷售最為典型。經過流通環節的層層加價,一般蔬菜零售價要比批發價高80%—100%,銷售者的利潤比生產者高2—3倍,生產者收入僅為零售價格的1/4—2/5。
  官方回應
  拆大市場 建小菜站
  “權力下放到區縣了,如果接到市民集中反映給生活帶來不便,區縣商務部門會跟進一些便民措施,進行處理。”對於城市中心連續拆除菜市場、關閉早市給市民帶來生活不便、成本增多的問題,昨天市商務委負責人表示,該部門只負責本市蔬菜批發業務。
  那麼區縣又是如何應對的呢?以西城區為例,該區計劃關停、規範、提升21家市場,從開春開始到現在已經拆了白紙坊通恆萬龍農副產品市場和廣安天陶市場等兩個市場,根據安排,全區還將擬撤除什剎海天泰隆興市場、廣外白菜灣菜市場等7個市場,並規範提升展覽路金泰長安市場、大柵欄天陶廣大農副產品市場等12個市場。
  拆除了這些菜市場,如何彌補居民們買菜等生活需要呢?西城區的辦法是建立社區便民菜站,如通恆萬龍市場撤除後,街道辦事處提前在市場周邊建立了3處便民菜站,規範了3個小型菜市場。
  不過,並不是所有菜市場拆除後,政府主導的菜站都能滿足居民的日常需要。西城區相關負責人坦言,有些菜市場撤除後,可能會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需要征求居民意見以及出台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本版文並攝/本報記者 李佳 董鑫  (原標題:早市拆了 “便民菜”哪兒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f72ufcy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